是啊,王熙凤现在还是个丫头片子,论曹贼的心理,拼风情那是远远不及尤氏,甚至还如李紈,赵姨娘。这不是王熙凤的错,是开发程度造成的。
尤氏回稟贾珍,得知贾璉的回话,贾珍也不再多问。心道,璉哥儿自然不会瞎说,不知道是与四王之中的哪个郡王有了联繫,又或者是哪个小王爷在国子监读书与贾璉勾搭上了。左右带著蓉儿一道生发,且耐心等待一二。
暂时无事的尤氏在后院茫然踱步,行至池边,见池中结冰初融,枝头嫩柳新芽绽露,驻足欣赏这春寒料峭之中的属於初春的勃勃生机。
盎然春意在后园中无法抑制的涌动,少妇尤氏的思绪隨著东风四散,被春风搅动的不仅仅是池中心冰以融化的春水,还有一颗隨著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英俊少年的心。
远远的看见管家赖升与贾珍一道边走边说话,尤氏心头的无力感涌现。赖大赖升,分別说荣国府寧国府的管家,前者深受贾母信赖,后者则很得贾珍欢心。正月里的贾珍入夜后,总是喜欢拉上几个姨娘丫鬟一道多人运动。赖升也没少奉命买回补药。
尤氏是最清楚贾珍身体状况的,看著依旧面色红润,虚火的苗头已经出现了。再有个三年五载的,贾珍怕是每日离不开补药了。
…………
只见到贾蓉的李亨比上一次成熟了一些,没有愤愤之心,反倒很热情的接待贾蓉。
这让更为稚嫩的贾蓉受宠若惊,腰就没直起来过,一直勾著也甘之如始。
对此,李亨有所悟,都是继承人,为何贾璉的反应与贾蓉大相逕庭呢?
人,不管是什么身份,没有经歷过就不会成长,没有被毒打过就不知道疼,没有疼过就不涨记性。贱么?贱就对了,这个世界如果要有一个中心,那也只能是皇帝。
送走了贾蓉,李亨也没立刻去看贾蓉送来的小册子,而是坐在椅子上沉思,体会著之前与贾蓉的接触,比较著与贾璉之间的接触。
这个时候再看贾璉就比较立体了,感受到的是贾璉身上那种与眾不同的疏离。
不是轻视,而是距离感,分寸感。
只要能冷静下来,李亨会发现这种距离感和分寸感其实会让人很舒服。没有失礼,没有被忽视,也没有因为过分亲近而带来的一些不適。
李亨不禁暗暗的想,我明明身份更高,为何贾璉能保持姿態,贾蓉却盲目迎合。这並不是身份差距带来的不同,而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底蕴带来的不同。
开府之后,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的机会比起在宫里时要多的多。年后在通政使司观政期间,那些大臣们谨守礼数和保持距离的態度,是不是与贾璉的態度很像呢?
再进一步的分析,李亨得出了一个结论,大臣们的一切利益来自於朝廷官员的身份。是谁代表了朝廷给的利益呢?毫无疑问是父皇。那我与贾璉之间的接触呢?我能给他带去什么利益呢?无非就是一个现在看起来还很遥远的从龙之功。
那么,站在贾璉的角度看这份遥远的报酬时,是不是就很值得投入呢?
最后这次贾璉给出的建议,如果没能达成一个不错的结果,那么今后还能与贾璉保持“合作”么?也许,贾璉这次跑出来的东西,大概是一次考验?
对啊,我可以考验他,他为何就不能反过来考验呢?毕竟,现在的自己,也就是个徒有虚名的皇子,只是有资格去覬覦大位,並不是已经確定。
贾蓉回到寧国府后,直接奔著隔壁的东跨院就来了。见了贾璉,把过程大概说了一下,然后重点强调了一番李亨的热情。最后再次强调:“过年跟著我老子走访一乾亲朋,去了几个郡王的家里,那些小王爷里头,也就是北静王家的小王爷笑脸相迎。”
贾璉脸上笑眯眯的听著,心里却在揣度,李恆的成长不慢啊。不过对我而言,这不重要。承辉帝註定还能活很久,並且坐稳了帝位。倒是北静王家的小王爷,上次没见过,听贾蓉的说法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王爷,远比其他勛贵后人要更为“少年持重”。
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优秀代表,就是所谓的“少年持重”。本该是肆意狂放的少年,却偏偏要反人性的“持重”。这重殷殷之心,大概是与人的寿命有关。平均年龄不长的古代,人们对於男丁的期待值更高,因为男人要顶门立户,所以要儘早的成熟。
做男人很难,做一个古代的男人,其实更难。
做一个现代的男人就不难么?其实也挺难的。区別在於出身,古代出身好的男人,畏难的时候可以躺平,具体案例请参考贾政。出身差的呢?躺平是要饿死人的。现代社会的男人躺平唯一的好处,就是不会饿死。
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!
当然你非要较劲某在日女性润人,她倒是没躺平,但还是在奋斗的过程中饿死了。
这个就没法相提並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