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!去吧。”
朱由检看著王承恩转身离去,这才继续看向案上的奏疏。
其中有孙传庭的一则奏疏,报告了他最近的辽东地区发现。
建奴自从撤出了明朝控制的辽东大部后,其內部处於明显动盪期,多尔袞控制了更多的女真军队,在袭掠生女真后,现在他手里大约有一万两千人。
而支持豪格的,主要是鰲拜等两黄旗旧部,大约有七千多士兵,他们忠於皇太极,间接选择支持豪格。
另外尚有九千左右的兵马在代善手上,至於其他人,比方说德格类手中的兵马,则全部被瓜分掉了。
这个意思也就是说,八旗系统已经完蛋了,变成女真人的內部派系斗爭了,这对大明来说,当然是太好了!
孙传庭打听消息不易,他大喜之外,就是想趁此机会,请求皇帝旨意,允许他一鼓作气,再次北伐,彻底覆灭掉建奴!
而要做到这些,他的报告中希望朱由检能另外拨他四万头骡马,一万匹战马,六千名京营的左轮枪骑兵骑兵,以及匀出三边地区的兵马,再给他一部分弓骑兵使用。
这么大需求?
看得出他是真的很想打,应该是感觉这么久还没剿灭建奴,感到自己是有愧圣恩了。
对此,朱由检还是给予了安抚,暂时稳住孙传庭北伐的意图。
开玩笑!朕手里头哪儿有那么多骡马给你?还张口一万匹战马!
还要一部分三边地区的精锐骑兵给他。
六千京营的左轮枪骑兵?
你咋不把朕拉出来御驾亲征呢?朕的京营哪儿有那么多训练有素的左轮枪骑兵给你?要求是不是太多了点?你本身就有三万多铁骑了,现在还跟朕索要骑兵!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打倭国呢!
五万铁骑,能不能干翻这个德川幕府?
不一定,但渡海拿下个九州,或者加个四国,估计差不多够了。
明朝帮朝鲜打贏壬辰倭乱,李如松才带了多少骑兵?有一万吗?
张口三万不够,让朕再加,好大口气!
朱由检看完,擦擦额头上的冷汗,嘟囔著嘴唇想说点什么,最后没出声,而是开始给他回笔,明確告知朝廷目前的方针,是在对南洋的战爭里,北方用兵对朝廷负担太大,可以再缓一两年,等南洋朝廷与莫臥儿的战爭结束,再考虑辽东用兵。
目前的辽东地区,对朱由检而言,价值是远远不如西孟加拉地区的。
西孟加拉省的三季稻米,可以提供大明更加充裕的粮食供应,来稳定因银价贬值,拖累的明朝粮价飆升。
这粮食放到小冰河期,价值不言而喻,在目前的山陕,依旧能卖到每石六两、七两的高价。
这个粮价居高不下,是朱由检一直在针对的问题,几乎是除了搞钱外,最重要的大事。
而西孟加拉地区,少说也能满足个上千万人耕种,並且土地肥沃,水系发达,能够让稻米实现一年三季。
孙传庭想要在辽东扩大战果,朱由检的確想做,但就实际价值来说,比起西孟加拉差的太远了。
再看另外的奏疏,来自大明的新藩属国,倭国日本的,明廷册封国主德川家光亲手所书信件。
一是请求给日本提供更加先进的朱子学说,也就是朱熹的学问。此外,德川家光希望倭国日本,也能够参加明朝这儿的“朝贡”。
朱熹学的要求吧,暂且不论,朱由检看这个德川家光所述中的朝贡,似乎不是要贸易、覲见的意思,他看的很疑惑,感觉是不是翻译错了。
当然明日间的文书,是有两份的,就是日本自己的译官翻译一份,明朝自己翻译一份,两份他都翻了翻。
看完,他一拍额头,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。
这的確不是明朝的朝贡意思,而是叫他理解成了:一大帮藩属国,在明朝组织下开大会做报告,然后互相学礼仪,讲究知识,最后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