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裁缝的工作室则简单很多,立架上放着许多横杆,挂着成衣,绣样,赵裁缝正在屋里忙活,在台上拿了大剪子裁片,潘邓正在一边选布样,拿了一叠紫色布料看,冯掌柜见了回头对几人说:“这是咱们纺织坊的潘东家,你们几个来见过东家。”
几人给东家行了礼,潘邓把手里东西放下了,看着几个新人,笑着说:“咱们这儿天气冷吧,我见你们穿的都厚呢,来到这儿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?”
三人都摇头说没有,心道这东家当真是年轻,还很平易近人。
“有什么麻烦事就找你们冯掌柜,他在这地面儿几十年了,什么事儿都管。”
一路走到了给他们三个准备的工作室,潘邓坐到椅子上问:“你们从前在哪儿上工?都会织什么布?”
冯掌柜本怕这新人拘谨,想帮着说几句话,却没想魏恬恬已上前一步,把自己会织的布的种类都说了一遍。
“……我姐妹两个还会织那提花罗,光彩似锦,前几个月还自创了新织法,名叫香云纱,自从织出了这香云纱,老东家每日要接百十个单呢……”
她还琢磨出了这个潘东家找她们的用意,着实强调了她会带学生,“……我在从前的布庄里,人称我魏师傅,因为我两个姐妹教人从不藏私。”
说着又把自己随身带着的布包拿了出来,那是一个卷轴,她把上面的盘扣解开,缓缓展开,上面都是她姐妹两个会织的布的种类。
这一手把在场的所有人搞的一愣。
潘邓挑挑眉毛,把那布卷轴接了过来细看,每一块布都被缝在卷轴上,成了个鱼鳞册的模样。
鳞次栉比,光彩夺目。
这是魏家姐妹自从做织女开始,就精心准备的,当日魏锦儿收拾包袱,当断则断,只带了黄金首饰,和这个布卷轴。
潘邓非常满意,织锦的技艺是一方面,员工的事业心则是另一方面。没想到在古代还有这么积极展示自己的女员工,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姜三郎则在旁边暗自悔恨,这女人怎么一到了东家面前像变个人一样,好你个魏恬恬,你自己做准备不叫上我,你还带了以前做的成品,还给剪成小方块缝一块儿了!我呢?我怀里只有九纹龙史进的海报!
但这也不能怪魏恬恬,在没来到这个工坊之前,她心里想的还是走一步看一步。如果这里待遇好,就在这工作;待遇若是不好,或者还像老东家一样,她就带着妹妹再走。
但是来到这之后,短短一刻钟,她突然就明白了到底什么样的地方才是她梦寐以求的地方,她本就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,别的织女只要一天干完自己手里的活就好,但是她不一样,她要最好,要创新,而这里让她看到了无数的可能,她想要留在这里,并且一定要留下。
她所说的话一部分是提前准备的,但也是真情流露,魏恬恬看见了赵裁缝,她是一个女人,也可以在这个楼里拥有自己的一个小间,是了,纺织本来就是女人的事,这样她是不是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小间,在养活自己,姐妹温饱的同时,还能织出来世上从没有过的华丽布匹?
她一定要留下来,留在这个小楼里,她有这个能力!
姜三郎心里只觉得交友不慎,痛定思痛,却也很快的冷静下来,并且一直佛系的性格被这种强劲的对手激出了几分好胜心。
“绍兴那边养蚕多,丝织品盛,我家乡在福建路,不如两浙富庶,我们那里的百姓还是穿布。”
他娓娓道来,“……小人从小就学习绩麻,一开始绩粗麻,后来绩细麻,绩了几年之后,我娘教我绩上品麻,邕州綀子,浙江山后布,都是麻织布,綀子洁白细薄,夏天着此衣清凉离汗,每年多有官人士大夫买我们这种麻布做暑衣,尤其以染了真红为最佳,一端(两丈)可以卖上十贯钱。”
“……山后布虽是麻布,但是织布的时候加上强捻,织好之后精好纤密,形似罗,人称绉布,也是麻中精品,小人近几天才来府中,听说东平府主要绩麻,只是依我所见,府中麻布品质不精,还有加进的余地。”
冯掌柜都听愣住了。
潘邓则是心中暗暗称赞小郓哥,可真是找了两个人才,看着这一番比现代很多求职面试还要精彩的自我介绍,潘邓很满意。
要是在现代,他做HR,公司只有一个指标的话,他一定会很难抉择,但是现在他可是官僚资本,直接全都要!
第52章陈文昭收徒
潘邓又带着他们去看了新的织机,这个织机也是新改造的,工作的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,上面加了卫三郎研究的飞梭。
传统的织布机,完成穿纬的工作,需要低下头,把梭子穿过开口,左手交右手,压实线,再右手交左手,压实线,重复操作,直到一匹布织完,效率是很低的,布面也没办法加宽,最多只能是一展之内。
飞梭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,通过安装在滑槽里面带有小轮子的梭子,梭子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在滑槽中来回穿行,绳子拉一下,飞梭就极快的穿过开口,完成穿线,织布的布面也可以加宽了,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织布的工作。
魏恬恬见了简直爱不释手,“这太快了!省了好多力,而且布面能加到很宽,咱们做大幅衣裳,被子,也不用再拼布了!”
潘邓让他们这几天先熟悉,并且布置了任务,那就是纺出粗细均匀的线,织出细密平整的布,并且让布的宽幅尽可能的宽,最好能达到半丈。
几人都是织贯了布的,各色提花布,加捻罗都织得,这样的要求自然不在话下,因此都应下了。
潘邓又让冯掌柜带他们在园区里面逛一逛,自己则去了陈大人府上。
*
今日上午书房已将那《东平府游记》的样书制作出来,全书坊都翻看一遍,没人不说这彩画书好的,画的还都是他们东平的小景,更是别有一番趣味。
潘邓带着样书去了陈大人府上。
陈文昭略微翻看,“这个居然是彩印的,从前我也没见过那么多彩印书,自从你那刊物发售之后才总见着,如今你又印了一本书出来,当真是精细。”
这本书无论是色彩,布局,插图还是旁边的小语都很精彩,弄得他都想要一本来收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