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宁捏着筷子,夹起排骨,“家里人多起来,阿娘做不过来,也不能让其他人做,多个厨子更好。”
“人多热闹一些。”卫长昀的俸禄虽不多,但宅子的租金,家里的日用还是够的。
至于姜宁在酒楼赚的那些,自是绰绰有余。
“对啊。”姜宁啃着排骨,含糊道:“谁都有伴了。”
朱红和春娘能搭伴,卫小小能跟小桃一块玩,卫小宝也有陆拙、李叔和方叔一块带。
不然姜宁、卫长昀忙起来,家里的事情完全顾不上。
连周庚都抽不空来,像从前一样和卫小宝待着。
“这样明年要是能回乡,离京时间久,也有人照看家里。”卫长昀提起明年回乡的事,“到时衙署无事,可以多待几天。”
“那趁着夏天去,凉快一些。”姜宁期待道:“金陵可太热了。”
冬天冷、夏天热,姜宁觉得自己怕冷又怕热的。
大概只有春秋两季,会觉得舒服一些。
卫长昀看他一眼,见他吃得很香,便顺着往下道:“嗯,夏天回去正好能避暑。”
黔州的夏天,是凉爽很多。
-
兵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
大人小孩都一样,病好后要慢慢养,疏忽不得,至少得小半月才能好全乎。
好在酒楼那边的事,一早就安排妥当,姜宁不用每日都去盯着,隔一日去也无妨。
而且卫长昀那边也腾出了手脚,贪墨案进入收尾阶段,不需要和前期一样盯得紧,只是在整理证据和口供上费心思。
只是这么一来,年关便越来越近了。
等幼安的病完全好,便是百日宴当天,再过一天就是除夕。
养了半个月,总算是恢复之前白白胖胖,脸颊红润的模样,没了病恹恹的可怜劲儿。
想着大家都要回家过年,百日宴办得不复杂,饭也改成了中午吃。
毛绒绒又厚实的毯子在地上铺开,把一身红的幼安放到桌上,这才往上面放东西。
顾苗:“金算盘,这东西可不好寻。”
“玉如意是秋哥儿的,砚台是子书的,还有这个木剑是蕴娘给的。”
旁边沈明尧拿了一把秤放下,“盼他能得公正,亦能正直。”
顾今南还跟着凑热闹,放了一枚小小的印章,“这是我自己做的,给幼安弟弟。”
朱红和家里其他人陆续把抓周礼放到毯子上,大多都是希望他平安的东西。
聂丛文、温安臣默契得很,一人送了一本书。
齐时信和李平峥倒是不一样,一个送了竹简,另一个放了弓箭。
最后剩下姜宁和卫长昀时,卫长昀还是放了一支笔,姜宁把一锭银子换成了吉祥锁。
卫长昀看他拿出吉祥锁,目光变得柔和,趁着大家都在逗幼安去抓周时,捏了捏他的手。
“抓周是不是可以一手拿一个?”